枣庄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新闻发布会

文山教育局 2023年05月26日12:01:50 云南教育网 145

5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强工兴产 实施工业倍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枣庄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邵士官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岳增波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市投资促进局局长

宋厚银 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市大数据局局长

秦 魁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城市转型促进中心主任

张广磊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为工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全省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部署推进,释放了举全省之力大抓工业的鲜明信号。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是枣庄的看家饭碗,也是求变图强的重要支柱。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 年)的意见》,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突破园区、育强企业,着力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体系,从 2023 年开始,力争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工业倍增,乘势而上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突围、再创辉煌。

一、确立“四个目标”,坚定工业倍增努力方向。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目标引领。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是在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顺势而为、借势而起、乘势而上,持续推动工作重心向工业聚焦、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倾斜,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经济做大做强。为此,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了工业总量倍增目标,并配套夯实企业倍增、投资倍增、园区倍增三个支撑,确保目标可及、措施可行、成果可溯。在总量倍增方面,从2023 年开始,利用 4 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实现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 3000 亿元以上,打牢工业基础、做大工业底盘。在企业倍增方面,鼓励企业科学制定年度“登高”计划,到 2026 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超过 1800家、力争达到 2000 家,“四上”企业达到 5000 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900 家,营收过 100 亿元企业达到 10 家、过 30 亿元企业达到 30 家、过 10 亿元企业达到 60 家,上市企业达到 10 家。在投资倍增方面,争取每年新招引落地过 10 亿元项目 80 个、过 50 亿元 25 个、过 100亿元 10 个,每年谋划省市重点项目不低于 260 个,其中实施类重点工业项目占比超过 60%,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年均投资增长 15%以上力争超过 20%,切实以有效投入支撑发展提速。在园区倍增方面,推动枣庄高新区和各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规上工业产值及利润、亩均销售收入、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力争枣庄高新区和滕州经开区在全国考核中每年前移5个位次以上,各开发区在全省分类考核中每年都要“争二等冲一等”,实现位次前移,全面提升各类园区的产业能级和发展质效,力争到 2026 年底产值过 1000 亿园区 1 个、过 500 亿园区 1 个、过 300 亿园区 3 个、过200 亿园区 2 个。

二、实施“七大行动”,明确工业倍增实现路径。把蓝图变成现实,必须咬定目标明确路径。一是实施先进制造业培育行动。强化“链长+链主+联盟+基金”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完善技改服务商联盟运行机制,推动六大先进制造业量质双升,力争到 2026 年年底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30%。二是实施锂电产业集聚行动。制定实施《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认真抓好锂电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持续办好中国(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高效利用规模 200 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加快建设全省首位、全国领先的锂电产业集聚区,到 2026 年底基本建成“中国北方锂电之都”。三是实施企业对标登高行动。深入推进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四上”工程,加快企业升规纳统,加速企业上市进程,加强智能化场景应用,加力企业年度“登高”计划落实,推动企业提质扩量、倍增发展,实现全省企业百强突破。四是实施工业园区升级行动。按照“一区一主导”“一区一特色”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各园区主导产业,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园区“亩均效益”评价改革领跑者计划,推动园区主要工业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5 个百分点以上。五是实施链式招商突破行动。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市级领导帮包、项目专员服务、联席会议推进等机制,构建产业项目一链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升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到 2026 年每年新开工重大工业项目 50 个,新竣工 25 个。六是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健全“1+10+N”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攻关揭榜、首席专家组阁、项目经费包干等机制改革,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力争 2026 年底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0%。七是实施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坚持抓工业带产业、促产业、兴产业,促进“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统筹推动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倍增发展,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共进、融合发展,力争到 2026 年底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营收分别达到 500亿元、1600 亿元、200 亿元。

文山教育局